今天是
信息检索

论化学作业设计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11-13 12:19:00    点击:

论化学作业设计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论化学作业设计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   肖敦林
化学作业是课堂或课后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的化学作业,是提高化学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问题意识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教育理念,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加强教学。
一、在化学作业中融入生活素材,引导学生问题意识形成
生活素材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资源,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对这些资源加以巧妙利用,可以起到十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可以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可用素材,将其转化为化学作业,用于引导学生问题意识形成。挖掘生活素材就需要教师对生活素材进行全面的剖析,找出其和化学作业的契合点,以此作为作业设计的核心,围绕其展开知识构建。
例如,食盐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调味料,其包装上都标注了“加碘食盐”这一标志。除此之外,还有配料表、使用方法、制造厂商和制造日期等内容。根据这一生活素材,教师就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化学作业。(1)写出配料表中碘酸钾的化学式,并计算出碘酸钾分子质量,根据化学式组成,判断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碘元素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如何检测加碘盐中碘元素的含量等。(2)食盐包装上写明了保存方法为密封、防潮和避光。根据这一说明,判断碘酸钾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并说明理由,以及其具体的保存方式。通过这些融入生活素材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发问的习惯,进而实现化学学习质量的上升。
二、在化学作业中加入认知冲突,强化学生问题意识
认知冲突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起到显著的强化作用,其表述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常规认识存在冲突矛盾,能够加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问题意识一般可以通过三个环节进行,首先是抛出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其次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比较辩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最后是激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利用Na+KCl=NaCl+K这一反应来制钾?这个问题很显然与学生现有认知结构中的金属活动顺序相矛盾。教师可以在此留下悬念,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知识后便会知道,是可以利用Na+KCl=NaCl+K这一反应来制取金属钾的。在设计化学作业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合适的点来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在化学作业中加入开放性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开放性的化学问题可以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形成一种能力。因此,在化学作业设计中,加入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出的废气,对人体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在北方农村地区,时常发生人进入地窖后窒息身亡的事故。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探究地窖二氧化碳浓度和分布规律的开放性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如何在地窖中进行取样?(2)如何测定所取样本中的二氧化碳含量?(3)如何明确表现地窖内部二氧化碳分布规律?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结合学过的化学知识展开讨论,就气体取样、含量测定和规律分析等环节得出具体的操作步骤。经过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完整解决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化学作业中加入这种实践性的作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更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生化学能力全面提升。
此外,设置开放型的问题,还应当注意问题的梯度性。高中化学作业可以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是简单的,第二是具有综合性的,第三是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如果感到作业困难,教师可以先从第一梯度着手,再逐渐加深作业练习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化学能力。例如,“氯气溶于水属于可逆反应。(1)请写出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式。(2)请写出氯水中能产生电离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使得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平衡能朝着正反应的方向移动。”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具有梯度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合适的梯度进行练习。
四、在化学作业中融入历史背景,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化学是一门经过长时间发展的学科,不少知识的出现、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融入化学知识的历史背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还能进一步启发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比如,区别酸碱溶液的常规手段是滴入试剂,观察其颜色变化,而该部分知识的形成,可以追溯至很久以前。罗伯特波伊尔是著名的化学家,在一次实验过程中,其将盐酸倾洒在了紫罗兰花上,不久之后,紫罗兰花瓣上出现不少红色的斑点。波伊尔对这个现象十分好奇,通过实验进行多次验证之后,得出了相关结论。教师在设计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引入这一历史背景,向学生讲述这位化学家的故事,以此作为作业和问题的基础,设计出酸碱辨析和石蕊试液性质的相关题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历史背景展开相关知识的探讨,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设计化学作业,以便将石蕊试液的用途延展开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五、在化学作业中结合化学实验,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验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其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组成单元,而是和理论知识具有直接关系的重要环节,对理论知识具有强力的支撑作用。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对相关的化学现象进行反映,更可以透过化学现象,深入化学实验的本质,对其中的原理知识形成深入了解,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所以,在设计化学作业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化学实验,以此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PbO2的制备及作氧化剂的实验条件探索” ,告诉学生实验原理:在碱性介质中,H2O2可将Pb(II)氧化成PbO2;在酸性介质中,PbO2是氧化剂,又可将Mn2+离子氧化成MnO4-离子。实验内容及要求:从2滴0.1mol.L-Pb(NO3)2溶液出发,自己通过实验摸出制备PbO2和PbO2将Mn2+离子氧化成MnO4-离子的可行性实验方案。要求写出实验步骤、每步所用试剂及浓度和用量、采用的操作及原因。提供的药品:HCl(6mol.L-)、HNO3(6mol.L-)、NaOH(2mol.L-,6mol.L-)、Pb(NO3)2(0.1mol.L-)、Mn(NO3)2(0.1mol.L-)、H2O2(3%)。学生做这个实验都比较高兴,因为根据实验原理,很容易就设计出实验方案,认为两步即可完成。但往往事与愿违,最后需要检查的紫红色现象总是出不来。这貌似简单的实验隐藏着一些问题:①在碱性介质中,H2O2将Pb(II)氧化成PbO2后,所得的PbO2沉淀必须水洗,否则沉淀表面可能吸附有未反应完的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在第二步反应中,一旦酸化,PbO2就会与H2O2(其还原性较Mn2+强)反应,而观察不到紫红色;②Mn2+离子必须稀释,因为Mn2+离子过量会与生成的离子反应而观察不到紫红色;③第二步反应酸化只能用HNO3,而不能用HCl(在实验时有意识提供该药品,诱导学生出错),若用HCl酸化,PbO2就会与Cl-(其还原性较Mn2+强)反应,而观察不到紫红色实验“NaBiO3的制备及做氧化剂的实验条件探索”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因此,教师日常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设计化学作业时,有意识地结合化学实验,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成果的关键环节。在化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明确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将生活素材、认知冲突、历史背景等因素融入到作业当中,通过化学作业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论化学作业设计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2019年度省级课题《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研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