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信息检索

重点任务建设方案 ——创新课程体系
2019-04-18 10:00:00    点击:

一、主要任务(一)国内外同一领域建设现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规定的课程类型中,除了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
一、主要任务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建设现状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规定的课程类型中,除了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外,还鼓励学校根据学生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需要,以及办学特色等开发校本课程。各地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但基本上都是将基础类课程、拓展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有机结合起来。2014年上海、浙江的高考综合改革起步,两地在课程建设和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呈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校本经验。
美国高中课程体系分为学术类课程、应用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根据学生需求进行分层选择,顺序修习,广泛展开,分支掘进。在限定领域学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由选修。减少必修课程,设置多元的选修课程,为学生选择修习腾出了空间,为学生的课程掘深提供了可能。同时提供与大学相衔接的AP课程、IB课程、DE课程,建立了大学先修制度。
应对高考综合改革的新现状,满足学生个性化选课的要求,现有高中课程体系显然需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国内外高中课程建设的经验为我们当前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具体措施
当前所进行的高考综合改革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和建构学校新的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学校课程建设将坚持“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长乐一中办学理念,关注“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主体,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为依归,实现“学校发展”,努力实现“课程选择性”和“课程多样化”,在课程开发、设计、实施、管理与评价等各个环节,着力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
1.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目标,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发展。课程建设应该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长乐一中想要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全省著名的优质高中,就必须要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同时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当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实现了共同发展,才会真正促进现代学校的发展。根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创建福建省示范性高中的办学目标和现有的办学条件,确定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培养“立德、毓秀、开智、健体”一中人。我们将形成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板块相结合,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交融一体,由立德类课程、毓秀类课程、开智类课程、健体类课程等四大领域课程构成的学校课程体系。我们力图将学校办学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体系之中,进而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和课程体系的重构。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使得教师能力发展,促进教师在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采用多种措施完善学校不同类型的课程:组织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探索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实现途径,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鼓励教师创新和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校本作业开发应用能力,努力提高国家课程的实施质量;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及校本课程能力,在学科拓展类和学科竞赛类课程之外,重点开发跨学科类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完善的校园德育文化课程群,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和几门普通高中在线优质选修课程,同时鼓励学生选修拓展型课程,采用“限定+自主”的模式选修,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促进学校课程的特色化建设;充分挖掘长乐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乡土课程资源,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乡土文化类课程群;发挥学校理科实验班办学经验,在数学、信息技术等原有优势学科竞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学科竞赛的科目和层次,提升学科竞赛类课程的水准;依托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等高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创客空间和科技活动室等设备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学探究类课程的实施和大学先修类课程的开发。
2.构建彰显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我校将积极探索具有鲜明特色、充满活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组成重基础、多选择、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尽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课程将由“两板块三层次四领域”组成,即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板块相结合,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交融一体,由立德类课程、毓秀类课程、开智类课程、健体类课程等四大领域课程构成的学校课程体系。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立德类课程:指校园德育文化课程群,包含社团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乡土文化类课程。学校德育处与教务处密切配合,在原有学生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提升社团类课程的质量,丰富实践类课程的门类,创建系列乡土文化课程,形成校园德育文化课程群。
毓秀类课程:由心灵智慧课程群、行为智慧课程群及生涯规划课程群组成。这些课程群与立德类课程相衔接,在培养学生基本品德之后提升学生个体发展素养的系列课程。主要涉及到心理健康、性格塑造、情感培育、行为修养、演说技巧、礼仪常识、专业潜能、人生规划等内容。
开智类课程:包含学科类课程群和跨学科类课程群。前者以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所有必修、选择性必修及选修课程为主。学校将组织教师通过校本研修、自主研修、各级培训的形式,认真学习并深刻把握国家课程标准、福建省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及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制定《长乐一中各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将国家课程落实在日常教学中,实践于课堂教学和校本研修,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提高教学实效。学校将组织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高考高频考点进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选修,研究编写并形成学科系列化的校本作业。在落实国家课程及其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业质量得以保障,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同时大力建设跨学科课程群,该课程群将根据学生的学业发展方向与要求,分为科学探究类课程、数学应用类课程、人文社会课程及大学先修课程等四大门类。这些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界限,推动学科间的融合,生成新的跨学科校本课程。
健体类课程:包含运动类课程群和艺术类课程群,旨在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与艺术素养。运动类课程以网球、攀岩等项目为重点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帮助学生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艺术类课程包含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影视、播音主持、编导、摄像、艺术体操、艺术鉴赏等类别的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修养,帮助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
我校“两板块三层次四领域”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基础与研究、规定与开放、分科与综合、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指导思想,适应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附1:长乐一中课程结构模式示意图




附2:新课程方案下高中三年课程整体规划
  高一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 高二上学期 高二下学期 高三上学期 高三下学期 说明
语文 4 4 4 5 6 6 1、信息技术、音乐在高一下参加合格性考试。       
2、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在高二上参加合格性考试。                     3、政治、生物、通用技术、美术在高二下参加合格性考试。                  
4、高二年在六科选考科目中选择其中3门,高三下参加等级性考试。                   5、高二、高三课时3/2表示等级性科目是3课时,合格性科目2课时,实行选课走班教学。
6、待省里相关文件出台后再做相应调整。
数学 5 5 5 6 6 6
外语 4 4 4 5 6 6
物理 3 3 3/2 3/0 5/0 5/0
化学 3 3 3/2 3/0 5/0 5/0
生物 2 2 3/1 3/1 5/0 5/0
政治 2 2 3/1 3/1 5/0 5/0
历史 2 2 3/2 3/0 5/0 5/0
地理 2 2 3/2 3/0 5/0 5/0
音乐 2 1        
美术     1 2    
信息技术 1 2        
通用技术     2 1    
体育与健康 2 2 2 2 2 2 将在高三年4月安排合格性考试。
研究性学习 1(完成1个课题) 1(完成1个课题)     每个课题3个学分,共6学分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志愿服务2学分
社会实践6学分
校本课程 2 2 2 2      
专题教育或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1 安排在周三下午第7节
周课时总量 35 35 35 35 35 35  
附3:2018级高中三年课程整体规划
  高一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 高二上学期 高二下学期 高三上学期 高三下学期 说明
语文 4 4 4 5 6 6 1、信息技术、音乐在高一下参加合格性考试。       
2、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在高二上参加合格性考试。                     3、政治、生物、通用技术、美术在高二下参加合格性考试。                  
4、高二年在六科选考科目中选择其中3门,高三下参加等级性考试。                   5、高二、高三课时3/2表示等级性科目是3课时,合格性科目2课时,实行选课走班教学。
数学 4 5 5 6 6 6
外语 4 4 4 5 6 6
物理 3 3 3/2 3/0 5/0 5/0
化学 3 3 3/2 3/0 5/0 5/0
生物 2 2 3/1 3/1 5/0 5/0
政治 2 2 3/1 3/1 5/0 5/0
历史 2 2 3/2 3/0 5/0 5/0
地理 2 2 3/2 3/0 5/0 5/0
音乐 2 1        
美术     2 1    
信息技术 2 2        
通用技术     2 2    
体育与健康 2 2 2 2 2 2 将在高三年4月安排合格性考试。
研究性学习 1(完成1个课题) 1(完成2个课题)     共3个课题,14学分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2周 志愿服务2学分
社会实践6学分
校本课程 2 2 2 2      
专题教育或
班团队活动
1 1 1 1 1 1 安排在周三下午第7节
周课时总量 35 35 35 35 35 35  
3.适应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重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当前正在进行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将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状况,取消文理分科,解决过度偏科问题,考录方式转变为“院校+专业”双匹配的模式,我们将重视高中学校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切入点:(1)成立学生发展中心,建立健全学生生涯规划管理系统,完善制度建设,组建专业团队,分师资培训、课程规划、活动执行、规划指导和后勤保障等小组具体执行各项工作。(2)开设高中生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开发使用系列《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校本教材》,构建由“发现自我”、“职业探索”、“生涯管理规划”三个层次组成课程结构体系,层层递进的开展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围绕高中适应性问题,学业规划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价值观、和学科兴趣,着重与自我的认识和规划。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各种比赛培养兴趣并发展自己将来升学和就业所需要的能力。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涯发展教育,以保证生涯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和全面化。形成以“唤醒-认知-体验-规划-决策”等五个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体系。(3)积极拓展实施渠道。加强与高校开展联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高校的校园开放日和夏(冬)令营;以共建社团为窗口,直接了解大学和专业;邀请高校的专业教师讲专业,让学生零距离的了解高校和高校的专业设置。挖掘各种社会资源,依托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寻求政府制订相应的政策保障,学校制定的计划,举办长期性的干预活动,以推动学校职业体验有序的开展。建立开放的生涯教育体系,使学生了解生涯规划教育,包括生涯课程、生涯体验、生涯模拟、生涯讲坛、咨询指导、学科渗透以及相关项目研究等,帮助学生在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重视数据库建设,引进专业平台,提供相关测评系统与配套服务,生成学生测评分析报告,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电子档案,作为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等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师的指导依据。学生档案包含填写人口统计学基本资料、既往学情、个人未来规划,并完成职业生涯相关测验,将结果记录到学生个人的生涯规划指导档案。
5.完善课程制度建设,创新课程管理机制。当前我们许多学校管理模式与方案之间的矛盾,核心问题是学校现有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机制体制不适应高考招生制度和变革。学校在课程建设制度建设与管理机制创新上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顶层设计,在学校课程委员会的领导下,制定《长乐一中高考综合改革课程建设方案》、《长乐一中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长乐一中学校课程评价方案》等基础性文件,建组织机构、抓重点课程,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建设的各项工作。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要提高学校课程的领导力,以提升课程开发的质量、加强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定课程评价的标准为抓手,整体推进课程建设。(2)建立课程发展鼓励机制,建设一支有较高能力和水平的课程建设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不断开拓课程领域,尤其在高中与大学衔接课程、生涯规划课程等方面争取实现重点突破。进一步提升“乡土文化课程群”质量,将逐步完善“校园德育文化课程群”、“学科竞赛课程群”、“生涯规划课程群”及“毓秀类课程”的建设,创设更多的精品课程。(3)在实践中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和体系,针对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的具体要求,覆盖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板块,由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大层次课程组合,实现立德类课程、毓秀类课程、开智类课程、健体类课程等四大领域课程之间有机交融。研制新课程方案下的高中三年课程实施基本规划,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适时调整课程规划的实施,灵活应对新课程方案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4)研究课程管理及课程评价的新机制。研修拟定《长乐一中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选课走班方案》、《长乐一中选课走班教学管理细则》,建立起各类课程评价制度及具体实施办法,成立选课指导中心,实行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班主任与导师制相配合的教学管理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健全学分认定程序和办法,建立模块学分管理与查询电子平台。修订《长乐一中教学常规管理要求》、《长乐一中教师绩效考核实施细则》、《长乐一中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估表》,完善走班制下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办法。(5)分类推动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我校将进一步做优开智类课程,做实立德类课程和毓秀类课程,做亮健体类特色课程,构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多元课程体系。通过“细化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训练体系”的组织、实施,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开拓实践类课程、强化跨学科类课程、引进大学先修课程,实现学校课程的特色化。
5.聚焦核心素养,探索实践路径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我国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自主发展、文化素养、社会参与等三大领域具有健康生活、学会学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中凝练了各学科核心素养,并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提出的要求。因此,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及其实施路径,成为高中课程建设的主要关注点。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研修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实现路径的课题研究,分学科推进,获得一定的成效,省级课题《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策略的研究》已结题。我校将通过以下三个路径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思维引导,创设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探索实践核心素养的形式。我校教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的数学、政治、物理等学科,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操作行为,渗透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之中,建立和谐的生态课堂。我们还将采用微课学习、翻转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学习形式,建设慕课平台,探索教师主导,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建构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个性需求的在线课堂。(2)结合学校特色与优势,确定重点突破的具体的特色课程或学科,形成若干课程群,实证核心素养落地途径与策略。我校已经开设了“乡土文化课程群”,该系列课程建立在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之上,培育学生热爱乡土、勇于社会担当的优良品质,倡导全体老师热爱长乐、奉献长乐教育事业的精神,凝聚全体师生实现共同发展、追求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还将着力培育“生涯规划课程群”、“校园德育文化课程群”、“学科竞赛课程群”,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形成自身特色。(3)切实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编写《长乐一中各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研究校本作业的设计,形成系列化符合教学实际的校本作业体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4)提升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进行教学与学习行为的评价分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各学科相互融通的学习模式,检验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展成效。
二、进度安排
1.准备和初建阶段:(2018.9-2019.6)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领会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精神,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学校的经验,研究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部署各类课程建设任务,初步建立起“两板块三层次四领域”组成的课程体系。根据闽教基[2018]53号文件精神,拟定2018级高中三年课程整体规划,并适时加以调整,实现顺利过渡。  
2.推进和完善阶段:(2019.6-2021.9)在实践中推进并不断调整完善,着力解决好必修、选修课程实施与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制度的衔接问题,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管理制度。2019年秋季在2018级学生中开放选课,采用“优选三科”和“固二走一”的排课模式,组织开展走班教学,从而为此后2019级、2020级的选课走班积累经验。
3.总结和提升阶段:(2021.9-2022.6)回顾和总结课程建设的基本经验,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升课程建设的水平,丰富特色课程门类,争取在开智课程建设质量上实现跨越性的提升,学校和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与课程建设的能力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普通高中提供数门优质的共享课程。
三、预期成效
1.创新之处:将形成“立德类课程多样化、毓秀类课程创新化、开智类课程的校本化、健体类课程特色化”的课程建设特色。通过学校的努力,通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和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带动教师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的转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建设成果及呈现形式:
(1)构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两板块三层次四领域”课程体系。
(2)制定并形成一系列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及管理的制度体系。将课程建设贯穿于高中阶段始终,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相结合,以课题研究、合作实践等形式推动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3)建设一批以“生涯规划课程”、“乡土文化课程”为代表的精品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群,建设若干门面向全省普高的优质在线选修课程。
(4)建立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课程建设教师团队,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5)在对课程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一系列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教学案例、论文论著,形成研究成果的书面化表达。
(6)通过各类课程的建设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完善大学先修课程,推动我校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大学自主招生等方面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实现新突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高二校本课程走班纪实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与科技创新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