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信息检索

读懂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0-09-17 09:50:22    点击:



                                                                                                                              
  5月8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离不开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中国人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得到充分彰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大江南北、各行各业都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4.2万多名医护工作者逆行出征,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在65万个城乡社区一线,科研人员日夜攻关,公安干警坚守岗位,环卫工人不避风险,外卖小哥四处奔波……亿万人民手相牵心相连,14亿中国人民以不同形式参与疫情防控斗争,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疫情面前,中国人民把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白衣战士纷纷请愿出征,车间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医疗物资,普通老百姓服从大局自觉居家,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海外华人华侨包机运送口罩回国……神州大地上,“中国加油”“中国必胜”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最直接而又最深情的告白。从用私家车义务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爱心志愿者,到开放自家酒店给滞留在外的湖北籍旅客的酒店老板,到通宵达旦、给医院赶做1800份早餐的餐馆厨师……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基础,描绘出中国战疫的亮眼底色。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感慨“中国展现了惊人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
  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80多岁的钟南山、70多岁的李兰娟等一批院士第一时间无畏到达疫情风暴中心武汉;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始终不下火线;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奋不顾身冲在抗疫最前线,以身殉职;武汉市江汉区满春街中大社区党委书记王琼拖着打了一块钢板、三颗钢钉的右腿逐户排查,一天下来从膝盖肿到脚踝……一个个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平凡英雄,让这片土地迸发出最暖的力量。他们没有生而英勇,但是选择无畏;他们直面疫情肆虐的残酷,亲历生离死别的悲恸,但依旧义无反顾、英勇奋战。他们是战疫中最亮的星,是整个民族的护卫者。
中国的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展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穿越时空、生生不息,在疫情防控斗争的锤炼中更加闪亮发光。传承好、发扬好战疫中的精神力量,化作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次党外人士座谈会,习近平提出三点希望
2020-05-09        人民网-时政频道
 
5月8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结战“疫”经验:五提“人民”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习近平就以言简意赅的八个字,道出了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
  此次会议上,习近平对战“疫”经验进行系统性总结,强调了两个“坚持”、两个“依靠”、一个“发挥”、一个“统筹”、一个“弘扬”和一个“加强”:
  ——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我们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我们统筹运用综合国力
  ——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疫情防控斗争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在总结经验时,五提“人民”:
  “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 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 群众”“全国各族人民 都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
  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要求补齐短板:两大“完善”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带给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启示逐步明晰。
  2月1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就曾指出,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要求,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明确下一步任务:“继续”“时刻”“扎实”“确保”
  在5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强调,湖北省疫情防控已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但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可以松一松、歇一歇。
  在此次座谈会上,“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的思想没有变,除此之外,还增加了对于复工复产复学、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任务的要求。
  习近平强调,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要继续抓紧做好各项工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出三点希望:两个“继续”、一个“协助”
  党外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风雨与共。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号召广大成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联系广泛优势,组织6万余名民主党派医务人员投入疫情一线,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等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协助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思想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同时号召广大成员踊跃捐款捐物,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感谢,听取了与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四个自信”,继续同中国共产党携手前进、共克时艰。
  二是继续为防疫情、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前瞻性谋划和规律性思考,提出真知灼见,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三是协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密切关注社情民意,及时开展解疑释惑工作,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
 
 

 

长乐一中行政业务理论学习材料(四)

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径

吴颖惠 《基础教育课程》 2020.3.28
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主题活动 包括校园服务劳动、农业种植劳动、生活技能劳动、农场劳动、志愿服务劳动、劳模精神教育等。劳动教 育的成效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开展任务清单式和目标达成式的效果评估。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准阐明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劳动的育人功能,合理构建劳动教育的主题课程、科学评估劳动教育成效,为科学、有效、持续地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
什么是劳动教育?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人类在劳动中生产、延续,劳动也创造了现代社会。教育需要从劳动开始,也需要在劳动中认识自然、认知社会,进而认知人类自身。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指遵循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形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精神,了解和懂得生产技术知识,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在劳动创造中获得幸福,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的劳动形态是什么?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的体力劳动和相当一部分脑力劳动将被机器所替代,未来一定会产生新的劳动形态。技术越发展,劳动对人来说就越重要,劳动的形式和内涵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再单纯指体力劳动或生产劳动。新时代劳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种庄稼是劳动,设计创意、艺术家表演、科学家研究、作家写作等都是劳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会不断出现新的劳动形态。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认识到现代社会的不同劳动形态,要让学生知道劳动的多种形态,而不是让学生认为劳动就是到农村种植庄稼,工业、商业、新闻、艺术、科研、服务等各个行业都是劳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其实质就是一种劳动精神,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做到极致,这种精神培育正是劳动本身所承载的教育,而在专注过程、追求极致的过程中很可能又会产生新的创意和技术。因此,我们对劳动的理解也应该与时俱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要重视社会劳动形态的变化,不断拓宽劳动教育的内容,更要重视劳动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育。
劳可育德、劳可培智、劳可强体、劳可悟美。加强劳动教育可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家长对于智育的重视远远超过劳育。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被轻视、被淡化、被弱化。第一,德育方面。我们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要让劳动教育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意志力,也会带给学生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帮他们增强自信心。第二,智育方面。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劳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知识,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增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促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学习,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体魄,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劳动实践的兴趣、挖掘并发展自我潜能。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三,体育方面。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促使更多的学生走到户外,让身心得到充分的锻炼与舒展,进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劳动缺失,会导致技能没有,进而引起四肢退化,人会变得很畸形。通过劳动,让学生的手脚动起来,而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第四,美育方面。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创造美,欣赏美。中小学通过劳动技术、烹饪、篆刻、服装等劳动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劳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而体会劳动的喜悦。在劳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之,劳动教育不仅能够锻炼人的体魄,让人的肌体、四肢灵活协调,更能让人的思想得到改观,丰富、充实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进而培养人的创造性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劳动教育重在主题任务设计
中小学劳动教育按照活动地点可以分为校内劳动教育、社区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要结合社区、学校、学生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任务活动主题,科学有序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小学阶段多是通过直接动手的制作活动及体验性活动,让学生感知劳动的美好,愿意劳动,知道劳动的重要性,获得劳动的喜悦感;初中和高中阶段主要是通过劳动方面的体验性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愉快和完成任务的满足,形成对于劳动的正确态度和职业观念,为今后走入社会做准备。
劳动分为日常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劳动教育要从学生身边做起,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己的鞋带自己系、自己的书包自己背,把餐盘收拾好、桌子擦干净,上厕所后把厕所冲洗干净等都是劳动,不能把生活中的劳动与劳动教育割裂开来。从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和老师,回到家帮着家长干活,离开公共场所不留下自己的垃圾和杂物,在教室能随手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等等,这些都是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要以育人为根本,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要致力于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体验,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等。劳动教育主题可以设计成如下几种形式:
01校园服务劳动主题
在校园里设计和建立劳动服务岗位,引导学生参与到校园劳动活动之中,在服务过程中体验校园里各种事务性劳动的繁杂性、琐碎性、辛苦性,体验到学校管理之不易,后勤服务劳动之艰辛,培养学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劳动服务意识。在服务性劳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复杂,感受和尊重校园内的各种劳动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在劳动中让学生懂得责任与担当。如北京市育英学校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设置各种劳动服务岗位,从小学二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做到了班班有劳动服务岗实施、人人参与校园劳动服务活动。这些校园劳动服务岗位包括扫地、拖地、擦黑板;关门、关窗、关电灯;养花、养鱼、维修;分餐、图书管理、桌椅小管家等岗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校园劳动岗位,佩戴工作标牌,为学校提供劳动服务,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这些校园服务劳动岗位的设置成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02农业种植劳动主题
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的空闲地,以及周边社区资源,开设相应的种植类劳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此类课程,可以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进而学会理解他人,并学会创造性劳动。北京市海淀区台头小学位于凤凰岭脚下,学校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开设了“一米菜园”,把过去班级集体种植的大块土地用垫子隔开,划分成一块块约1平方米的小菜地,2~3名学生共同经营一块土地,种植各种蔬菜,由此学校开设“从种子到沙拉”“从小麦到面包”等种植课程,让学生全方位、全过程体验生命、感悟生命。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则利用学校闲置地开设了“半亩棉田”课程,让学生体会从播种、发芽、开花、收获、展示的种植棉花全过程。这种种植类劳动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苦,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03生活技能劳动主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很贴切生动地说明了生活技能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劳动教育可从学生的劳动习惯养成入手,满足基本的个人生存需求,不给他人增添麻烦。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无外乎衣食住行。“家校社”三方应联手协同合作,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家,学生可以学会清洗整理衣物,学会做饭,满足口腹之需;学会打扫和整理房间,创造一个干净温馨的环境,便于学习和生活。目前,有不少学校开设了家政、厨艺、服装、插花等课程,以此提升学生生活技能。新时期劳动教育要在继承传统劳动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生活的基本技能,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着眼于现代生活需要,学校不仅要开设厨艺、服装裁剪等生活技能课程,还要开设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等现代生活技能课程,将现代生活理念融入劳动教育之中,使劳动教育有效渗透到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全过程,并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04农场劳动主题
学校通过农场课程,使学生浸润于农业生产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参加一周的农业生产活动,学会养鸡、做豆腐、磨豆浆、种菜等,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海淀区玉泉小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北京延庆一座山上租赁了50亩地,为学生建立起了“玉泉农场”,让学生在六年的小学学习中,至少每年有一次能够来到农场,开展为期一周的农场课程学习体验活动。孩子们来到农场,亲手饲养家禽家畜、亲历农耕劳作、观察自然生态,这是一种劳动教育,是一种生存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当前社会发展的教育,更是着眼于人类未来的教育。劳动教育需要在劳动场景中发生,而不是在教室里听讲学习。农场为深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一种空间、场所、资源和环境,在真实的场景中,劳动教育才能真实而生动地发生。
05志愿服务劳动主题
劳动教育内容不仅是服务自己,而且还需要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这种服务意识和技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能更好地了解和关注社会,同时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海淀区和平小学组织学生定期到学校附近的北部新区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图书馆管理员归置图书,引导和帮助读者借书。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文献检索方法,促成了自身的发展。西苑小学利用地处颐和园附近的地理优势,组织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到颐和园、香山进行“小导游”讲解活动,该活动已经持续了十多年,深受中外游客好评。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安全志愿者、社区环保志愿者等公益活动,是当前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
06劳模精神教育主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精神往往在各行各业的劳模个体身上得到完美体现。劳模精神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劳动精神,展示出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崇高品格。开展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把劳模请进校园,讲授劳动者成长故事,或者组织观看劳模先进事迹宣传视频等,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劳模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的示范和引领,可以对学生的劳动观和劳动情感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熏陶作用,最终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做中学,增强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和感知,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实现“知行合一”。“知”和“行”是紧密相连的,没有“行”就没有“知”,“知”从“行”中来。只有从“做”中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有趣、有用、有意义的劳动,达到健脑、健体、益心、益情的教育目的,必然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当然,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仍然存在认识偏差,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简单化,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认为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义务劳动就是劳动教育。这种现象主要是教育者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本质及内涵认识肤浅所致。第二,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一门学科”,认为在学生中开设劳动实践课、通用技术课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就等于开展了劳动教育。这种认识把劳动教育窄化,没有深入理解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及多元性。第三,对劳动教育缺少整体设计,不少学校的劳动教育看上去挺务实,组织学生做事、操作和实践,但实际上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的思考和设计,未能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系统设计和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三、劳动教育需要成效评估引领
评估是劳动教育深入推进的有效措施,劳动教育成效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劳动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决定了其评估方式的多样性。采用何种评估方式,需要依据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而定,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估目标为激励,以评估来促进学生热爱劳动、喜欢劳动、尊重他人劳动、在劳动中享受劳动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
01任务清单式效果评估
任务清单式是指学校结合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学生日常的家庭生活,设立具体、细微的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养成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学校设计了劳动任务清单,学生自愿选择需要完成的任务,每天填写任务清单,比如劳动任务可以包括:做饭、洗衣、扫地、洗碗、折叠衣服等内容。在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清单,学校则依据任务清单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成效进行评估。
02目标达成式效果评估
目标达成式是指通过完成具体的劳动内容,评估达成目标情况。通常用于劳动课程和主题式劳动活动中。学校依据学习内容,设计星级学习评估指标,通过自评、他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劳动。学校根据学生参与劳动过程中的记录表、劳动效果评估表等,对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为迎接世界科技革命的新挑战,为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的新形式,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深入开展劳动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科学方法,并善于从国外先进的劳动教育经验中得到启示,总结提炼出切合实际并富有成效的方法,切实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开启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新篇章。
(作者:吴颖惠,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切实把“两手”统筹好协调好
下一篇:思考抗疫斗争伟大实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