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信息检索

思考抗疫斗争伟大实践
2020-09-17 09:53:09    点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人守望相助,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4月26日起,人民日报连续五天头版刊发“抗疫斗争伟大实践的思考”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阐述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中国人民彰显了同舟共济,团结一心的伟大力量。深刻阐明,国际社会应当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抗疫斗争,是一场“同舟共济 众志成城”的伟大实践。评论指出,在这场严峻斗争中,中国人民彰显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历史不会忘记,全国各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区驰援湖北和武汉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各方面人员闻令而动,不怕牺牲,越是艰险越向前。争分夺秒的救治,爱心涌动的互助,感天动地的奉献,这场抗疫斗争激发出的,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伟大精神,是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大爱深情。
抗疫斗争,是一场“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伟大实践。评论指出,中国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有力彰显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民之所向,我之所往。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检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强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求“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部署“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号召“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为我们赢得这场疫情防控斗争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
抗疫斗争,是一场“集中统一 依法有序”的伟大实践。评论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面对这次危机和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及时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把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作为重要保障,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坚决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展现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交出了一份全球抗疫的“中国答卷”。
抗疫斗争,是一场“联防联控 群防群治”的伟大实践。评论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这一历史真谛,在应对这场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印证。
抗疫斗争,是一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的伟大实践。评论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天灾”,是未知病毒对人类发起的突然袭击。在大规模传染病疫情面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没有国家可以单打独斗,只要一个国家还有疫情,全球抗疫就不会结束。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较量,各国抗疫息息相关,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疫情。将疫情政治化、标签化,搞推卸责任、抹黑污名那一套,不利于国际合作,只会撕裂国际社会。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05月15日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文章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文章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文章指出,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文章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愿意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人民这个愿望是真诚的,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只有那些习惯于威胁他人的人,才会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胁。对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真诚愿望和实际行动,任何人都不应该误读,更不应该曲解。人间自有公道在!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责任,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文章强调,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长乐一中行政业务理论学习材料(五)

学生发展指导的学校综合推进策略

杨清  《中小学管理》  2020.2.23
学生发展指导是学校“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实现最大程度发展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学生发展指导已成为和教学、管理并重的现代学校三大职能之一。但是,当前学校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中面临各种问题,如“专业师资缺乏、社会支持不足”“学校无法有机整合与配置人、财、物及其他多方资源”等。这就需要学校立足本校实际,从目标制定、路径设计、实施推进和评估反馈等方面综合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上”“下”结合,制定学生发展指导目标 
有效的学生发展指导始于合理的目标。虽然学生发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但对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其具体目标有所不同。学校应基于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分析学生发展特点和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制定本校推进学生发展指导的具体目标。对目标的准确定位将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推进实施、重难点的突破、学校特色的凸显以及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 自上而下,深度解读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
学校育人目标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办学理念回答“如何培养人”。学校推进学生发展指导,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例如: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交大附中”)以“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教师在成功中体验幸福”为办学理念,着力于学生幸福意识塑造和幸福能力提升。因此,促进学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自我、提升幸福能力就成为北交大附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目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则坚持“求实、求高、求新”的办学传统和“思源致远,创生卓越”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自由心灵”“自觉追求”“自主探索”的学生发展指导目标。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需要学校在全面系统解读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基于办学特色,对学生发展指导的目标与方向有准确的定位。
2. 自下而上,全面了解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
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式,对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家长进行调研,了解本校学生当前发展的特点、需求以及面临的困惑等。只有了解学生发展现状,学校才可能更好地确定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目标与重点。例如:辽宁省实验中学围绕学业、生涯和生活指导,以及学生现状和需求、教师意愿和效能感等72个项目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提出该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适应,能把握住现在、看得见未来。浙江省宁波市李惠利中学通过调查发现,本校学生发展需求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人际交往、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自尊自信、生涯规划技能,由此学校确定学生发展指导的重点为学业、生涯和心理三大方面。 
整体规划,明确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路径
制定目标之后,学校究竟如何规划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实施路径?这一方面需要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类设计学生发展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对所需资源进行系统分析。
1. 分类设计,把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指导重点
学校在推进学生发展指导时,既要考虑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又要关注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差异,分类考虑,系统设计,把握对不同学生群体发展指导的重点。有研究者提出“高中生三级发展模式”,一级指导是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二级指导满足部分学生的发展需求或者预防和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三级指导面向个别学生,挖掘其潜能或有针对性地解决其问题。三个级别分别面向不同学生群体。如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指导重点:高一学生重在“自我认知与目标确定”,指导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确立目标,学会合理选择等;高二学生重在“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指导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和认识社会,不断完善自我;高三学生面临毕业升学、专业选择,重在“由关注自我转向关注外部世界”,指导更强调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对高校和专业的理性认识。
2. 多维分析,识别学生发展指导所需资源
学校推进学生发展指导需要资源作为支撑。能否有效地整合和运用各种资源,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发展指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学校在顶层设计时重视资源的分析与识别。首先,分析“所需”资源。学校应根据本校所确定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目标,分析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类型和数量。其次,评估“已有资源”。学校要对当前已有资源进行客观评估,包括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再次,寻找“可能”资源。在当前“所需”资源与“已有”资源出现断层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去挖掘整合“可能”资源,在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对潜在资源进行集中开发,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校外资源,加强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建,探索资源获取与资源匹配的可行路径。 
系统实施,满足学生发展指导的实际需求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由于学生发展指导是一个复杂多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长期持续的过程,学校需要根据顶层设计全盘把握、系统实施,满足学生发展指导的实际需求。
1. 全盘考虑,协调学生发展指导各要素
系统实施要求学校必须全盘考虑学生发展指导的不同内容、不同层面和不同影响因素。学校既要重视设置相关机构推进学生发展指导,又要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制度;既要重视指导教师的研修,又要关注相应课程建设;既要充分发挥学长和同辈群体在指导中的作用,又要积极挖掘校友、家长、高校及其他社会资源;既要善于运用课程、讲座、咨询等传统指导方式,又要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和最新测评技术构建学生发展指导的信息系统等。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在实施学生发展指导时,采取分阶段、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职业倾向测评、个性化生涯规划指导、选修课程、高考专业填报指导等,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在高一阶段,学校首先采用先进信息系统对学生进行兴趣、爱好测试,同时通过开设“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组建学生社团、开设选修课等,促进高一学生思考人生、认识自我。在高二阶段,学校开展课题式综合学习与实践,邀请职业规划专家、行业领军人物及学者进校开设“仰晖讲坛”,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开设36课时“技能实践课”,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开展生涯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高三阶段,学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同时还组织专家、校友、学长、家长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以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
2. 动态推进,关注不同阶段的指导重点
学生发展指导是一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虽然交流研讨、资源整合等应贯串在学生发展指导始终,但学校在推进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关注重点。
初期的重点是“发起与准备”。学校要为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做好各方面“准备”。以北交大附中为例,初期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师会议、学生班会和家长会等形式明确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明学校推进的具体目标和路径。二是在制度、物质和技术资源上做好准备,如设置学生发展中心负责指导推进工作,引进先进的学生测评系统,同时在学校空间上做调整,以班级为单位设置导师组办公室。三是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对全体教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中期的关键是“交流与调整”。在学生发展指导推进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必然会在过程中面临问题和困惑,也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学校需要搭建交流对话平台,定期组织教师交流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动态”,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指导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基于交流的结果,学校要适时在制度、人员、物质等方面作出调整,以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
后期的重点是“合法化与改进”。当学校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时,应该以制度的形式让其“合法化”,保持其稳定性。但同时学校应保留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的开放性,适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对相应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避免因固化而停滞不前。
及时评估,重视对学生发展指导的持续改进
评估是促进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重要方式。学校内部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及时而准确地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进行评估,重视评估结果的反馈和后续的跟踪改进,切实推动学生发展指导。
评估要贯串始终。首先,评估目标定位和实施路径设计,其关键是在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准确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和学生现状的基础上,评估目标与路径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其次,评估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发展指导是否按预先设计的目标和路径有序推进,也要关注当前工作推进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再次,评估结果,通过学生和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发展指导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估本身不是目的,评估的最终目的在于关注评估结果的反馈与后续的改进。
学生发展指导是一个没有绝对终点的过程。当学生发展出现“新动态”、社会对人才培养出现“新要求”、技术发展推进“新资源”的涌现时,学校需要立足自身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再次审视本校学生发展指导的目标、路径、实施和评估,进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读懂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下一篇:战胜风险挑战的底气在这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