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信息检索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020-09-17 09:55:46    点击:

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会议指出,今年下一阶段,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意义重大。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早在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我们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
  实实在在的目标任务,必须靠全力以赴、实干苦干去完成,这和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显然是不相容的。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经济社会秩序、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实现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的当下,冲突就越发地严重。如果不能有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导致我们的工作不扎实、数字不真实,完成任务达不到质量要求,那就不能说目标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就不能让人信服。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驰而不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一对“连体婴”。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说到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障碍。
  我们党历来重视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若干制度和措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入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风政风明显改善。党的十九大后,作风建设更加强调问题导向,更加注重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2018年9月,中央纪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工作之中。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所以必须常抓不懈、驰而不息,是因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像“牛皮癣”,十分顽固、非常难治、容易反复,又像“韭菜”,割了一茬又出一茬;还在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尽管被深恶痛绝,但通常不会归于政治问题,而被认为是方法问题,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收益大、风险低,当事者很少被追究责任。所以,变换“马甲”隐形变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往往是“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
  把中央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要求落到实处。今年的“两会”是非常时期召开的非常会议,可以说是对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次再部署、再动员。在国内常态化疫情防控不可放松、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要在所剩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必须凝心聚力,通过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干部队伍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先要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站位,深化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的认识。无论是形式主义,还是官僚主义,实际上都根源于思想认识,因此继续加强干部队伍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教育很有必要。其次,切实改进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毛泽东说:“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应有的,经济建设工作同样来不得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再次,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考核必须严格,但也必须科学。完成目标任务,需要加大考核力度、层层传递压力,但前提是各层级职能清晰、责任明确,否则层层传递压力就会变成层层卸责,就会导致基层干部不堪重负。最后,让群众参与评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不是搞形式主义、有没有官僚主义,群众心里最清楚,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所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把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
(作者赵长茂 系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副校长)
 

汇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求是》2020/11 
  在亿万国人热情关切中,在举世热切关注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这是一次极为特殊而又意义重大的两会。会议的胜利召开,本身就昭示着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效。去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卓著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向世界传递出巨大的中国成就、中国力量、中国信心,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刻下不同寻常的印记。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要求,总结成绩振奋人心,分析困难实事求是,部署任务重点突出,以一系列务实的举措,勾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两高”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民法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审议通过了其他报告和其他事项。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通过关于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两高”工作报告,讨论民法典草案等,普遍赞同并提出意见建议,一致赞成并支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作出决定。
  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饱含对人民的深情,温暖人心、激发斗志。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他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他强调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他特意提出 “一定得来一下”,强调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他强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推进军队各项工作,坚决完成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战胜风险挑战、化危为机、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任务,注入了坚定信心、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力量。
  过去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 党旗高高飘扬,人民风雨同舟,全国上下气壮山河、顽强战斗,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伟大的抗疫斗争实践,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极不寻常、攻坚克难的一年。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如何应对空前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次两会,给出了明确而清晰的答案,给中国人民送上了“定心丸”,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审时度势,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方能牢牢掌握主动。综合研判形势,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今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种调整突显了我们党把握国内外大势、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卓越能力和强大战略定力,契合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并不是没有发展目标,而是有机融入事关百姓福祉的就业、物价、收入等相关指标和宏观政策之中。这样做更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守住 “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编纂一部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大举措,符合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符合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面对叠加而来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科学分析形势,提出“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的总体要求,作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部署,为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开出化危为机的辩证良方,指明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正确方向。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闯关夺隘,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任何风险挑战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向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进的脚步,在经受急风暴雨洗礼之后,必定赢得更加阳光灿烂的明天。
 
 

长乐一中行政业务理论学习材料(七)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后疫情期教育如何变革

王殿军《 《中国教师报》   2020年4月30日
前沿:回顾三四来月的战“疫”历程,回想“停课不停学”期间的日日夜夜,我深刻感受到,这次疫情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深刻反思。疫情犹如一次“大考”,我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把握教育规律、顺应学习规律,才能在大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角色定位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和高效,但无论它多么先进、多炫多酷,仍处于“辅助教学”的从属地位。而在这次疫情冲击下,信息技术实实在在地变为“主角”,教育者和学习者很不适应,甚至有些手忙脚乱。
突然遇到持续时间如此之长、涉及范围如此之广、防控难度如此之大的疫情,教师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克服内心的恐惧和慌乱,在思想压力、工作压力、工作时长都远超往常的情况下,比较好地完成了“停课不停学”的任务。但是,“停课不停学”期间,教育教学的形态改变了,学生居家学习,教师居家办公,师生之间的联系完全依靠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许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虽然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组织了很多培训,很多学校建设了自己的网上教学平台,但是对其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育教学缺乏系统的研究,也很少进行专门的“演习”。在毫无准备的时候,抗击疫情的“战争”就打响了,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教师们边操练边打仗,甚至是边造武器边学习使用武器。平台瘫痪、网络卡顿等问题时有发生,更别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效果监测的改进了。几十个学生同时在线学习,师生之间难以良性互动,学生学习的差异化也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和处理。
这次疫情提醒我们,必须重视研究信息技术,以后如果有类似的情况,一定要能让信息技术担当起“主角”这个责任,教师和学生能更从容地应对。
疫情如镜,照出教育界各类人群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在面对危机时的各种问题和不足。
照出了教育管理者眼界的宽窄
“停课不停学”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些学校做得好,有些学校做得差,这与教育管理者的眼界宽窄、目光长短及危机处理能力有关系。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教育管理者并没有从非典、诺如病毒、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对教育的影响和冲击中吸取教训,依然没有建立危机应对的基本制度和学校运行机制,平时没有危机意识,更没有危机处理的预案和演练,事到临头岂能不乱?
有些管理者认为,将资金、时间和精力花在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和公共卫生危机处理上,是一种浪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一次。这是一种侥幸心理和短视行为,没有养兵千日,关键时就无精兵可用。防患于未然,筑牢防护墙,才能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时确保教育教学的基本秩序不受到大的冲击,这恰恰是教育管理者最重要的责任。
照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的差异
“停课不停学”期间,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平时在学校里,由于时间和纪律约束,加上教师家长的管教,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沿着设定的轨道前进。疫情打乱了计划,原有的轨道失效了,让学生们自由往前走,有些学生就不愿走或不会走,甚至完全进入黑白颠倒的混乱状态。这类学生的自我领导力,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等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造成学生个体之间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差异的原因,在于平时所受教育的不同。有的学校,教师和家长代替学生做了很多事情,他们替学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学生没有自己做主的机会,一切只需按部就班地做就好了。在居家学习这段时间里,也有一种特别听话的学生,表面上看很有自觉性,有人监督和没人监督一个样。教师要求什么时间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但这并不代表自主学习能力强,只能说是长期以来“训练有素”。一旦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做计划,这些“听话”的孩子很可能会不知所措。在别人的监督和管理下有秩序地做事与自主安排有序做事,其价值和意义是不一样的。
照出了教师线上教学水平的高低
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之后,需要跟学生互动。而在线教学中,教师在互联网那边“启”了,学生在网络这边“发”没“发”,教师很难掌握。疫情期间,很多教师无法很好地驾驭网络教学,他们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方法,还是跟过去的现场教学一样,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我也发现,有些教师平时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表现并不突出,但在这次在线教学中,却深受学生欢迎,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在线教学的一些规律。目前,我们对于在线教学的规律研究不够深入,如何做到时间短、内容精、吸引人,这都是需要下功夫研究的。教学方式变了、教学平台变了,整个教学设计也要相应做出调整,一定要把学生设计进去。在线上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引子”,把线下“满堂灌”改成线上的“满网灌”,肯定没人爱听。教师要让自己提供的资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系统,并在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的地方搭好“桥梁”,引导学生的学习一步步走向深入;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完成学习过程,而不是由教师独立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照出了家庭教育的成败
这次疫情给家庭也带来巨大考验。孩子没法上学,很多家长也没法上班,父母每天和孩子待在家里,关注孩子学习状态的时间一长,就出现了很多家庭不和谐的情况,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父母本身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还是负面消极天天抱怨,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效率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这次疫情中,家长的境界、家庭的状态,包括家长的科学素养背景,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在居家学习的日子里,父母可以同孩子一起学习、研究有关病毒的知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增进了亲子关系、促进了家庭和睦。有些学生学了生物,完全可以学以致用,用他学习到的知识来解释病毒和传染的方式,解释什么是免疫、什么是疫苗,解释为什么要戴口罩、勤洗手等,这既是知识的活学活用,也是非常好的疫情防控知识普及。
后疫情时期教育该如何变革
疫情终将过去,一切会回归正常。若深刻反思,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能把坏事变成好事。
首先,要增强危机意识,做好战略储备。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卷土重来,还有可能会遇到其他意想不到的危机,当学校不能按传统形态运行、学生不能到校上学的时候,怎么办?我觉得各级学校都要有“战备”思想,就如同每栋楼建造的时候就要配备好消防设施一样,用不上最好,但不能没有。从现在起,我们一定要准备稳定可靠的线上教学平台和完整的课程,万一哪天学生无法正常上学,就可以从容地在家继续学习。我们还要从理论到方法,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真正提高教师的在线教学水平,如何在平时就培养好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这些都是学校教育要做好的战略储备。
有了这样的储备,除了应对集体性的突发事件以外,还可以应对单个学校、单个班级的偶发事件。当某个学校或某个班级出现偶发事件、不得不停课的时候,停课的学生回家打开电视或电脑,接通网络,就可以继续学习了。
其次,加深对教育本质和学校内涵的理解,丰富学校的形态。
这次疫情丰富了学校的形态,或者说丰富了我们对学校内涵的理解。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意识到,一个学校最关键的就是要有比较完整的秩序。学校不见得非要有围墙、有教室,也不见得非要以固定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但必须有学习任务和学习指导。在学习的组织上,要有序,要讲究教育方法。虽然学生在家学习,但是同样能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指导学生落实学习任务和育人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计划、控制节奏、建立秩序,形成学校的“精气神”或学校的灵魂,保证培养人的核心任务不变。
学校的形态在疫情中有形式上的变化,如育人的场所、育人的方式,包括在完成育人任务时每个人担当的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教育的核心任务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客观地讲,在这次疫情的“大考”中,有些学校的育人任务完成得并不是太好,主要是因为没有预料到现在的学校形态会被打破。后疫情时期,我们要主动谋划,积极备战,经常演练,这样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危机应对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再次,要重新认识在线教学的价值,改进教学方式。
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听老师讲”,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很不够。而事实上,学生不一定非要听老师讲课才能学习,也不一定要“先听后学”,也可以“先学后听”。我认识不少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院士,都有某个教育阶段是靠自学完成的。
疫情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在线学习资源具有丰富的选择性,我们一定要尊重互联网的这种特性。在未来的教育当中,我们不但要储备在线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学习,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驾驭这些资源的能力。我们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放手给学生自己做主的机会,让他们在新的教育形态、新的学习方式下自我适应、自我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战胜风险挑战的底气在这里
下一篇:白皮书:14亿中国人民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