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信息检索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长乐一中行政班子学习材料(3)
2022-03-10 16:09:51    点击:

长乐一中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材料(3)(2022.3.7)
构建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若干思考
                                                                                    2019年12月12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下简称“三不”)体制机制是这个体系的重要一环,要突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严肃性的落脚点在依规治党,关键是把纪律和规矩严起来、执行起来。要坚持违规必究,做到铁面执纪,坚决查处各类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让党规党纪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坚持有规必依,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严格按照规定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各负其责、各尽其责,切实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把党规党纪执行到位。协同性的重点在“一体”。一体推进“三不”不是纪检组织一家的工作,党组织和纪检组织必须一起抓、协同抓。要实现上下一体,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组织都承担着共同的责任,决不允许出现“上热下冷”、压力层层衰减的问题,要构建贯通上下的责任落实体系。要实现横向各相关部门一体,负有监管职责的党务、人事、巡视、审计、信访等职能部门要不断加强联系沟通、强化相关成果运用。有效性的关键在于精准。要坚守政治监督定位,防止越俎代庖;要精准聚焦“关键少数”,防止失去准星;要紧盯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结合单位性质、工作特点、政治生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以解决自身突出问题为重要突破口。结合生态环境系统的实际,构建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要在实践中认真处理好“五对关系”。
在目标上,一体推进“三不”要注重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相互促进。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系统一体推进“三不”,其目的就是要在全系统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锻造一支生态环保铁军,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以政治清明促生态文明。在一体推进“三不”的实践中,要注重从三方面着力。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政治教育让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牢固树立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为民情怀、事业情怀,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二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三要注重把全面从严治党和一体推进“三不”的要求贯穿业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党建与业务高度融合。如针对政治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针对持续时间长、人员来源杂的强化监督定点帮扶,针对改革难度大、涉及人员多的省以下垂改工作,可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方式,坚持党建与业务同学习、同报告,廉政情况和工作纪律同承诺、同检查,实现政治与业务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在责任上,一体推进“三不”要注重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向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能不能担当起来,关键在主体责任抓没抓住。一体推进“三不”,主体责任是关键,监督责任是保证,“两个责任”的着力点各有侧重,方法略有差异,但目标相同、方向一致。在一体推进“三不”的实践中,要注重从三方面着力。一要发挥主体责任的主导作用。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选人用人;开展积极的文化体育活动,为职工提供合理正当的福利保障,营造和谐温暖的工作氛围;依法行政,强化信息公开;通过巡视、审计、党建考核等手段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堵住制度的漏洞;通过谈心谈话关心关爱党员干部,同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二要发挥纪检组织的监督作用。各级纪检组织要通过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肃执纪问责对腐败行为形成强大威慑;加强日常监督,盯住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通过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责任落实的监督、权力运行的监控与监督,根据需要向驻在部门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扎紧制度的笼子;把好选人用人的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用好廉政一票否决权;监督党组织扎实抓好一体推进“三不”的各项任务。三要建立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定期沟通机制。党组织和纪检组织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分析党组织的重要业务工作和纪检组织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研究提出工作方案,明确各自工作任务,增强一体推进“三不”的整体效能。党员干部普遍反映,先进典型激励和反面警示教育对人的思想影响很大,但是时间稍长就会快速衰减,党组织和纪检组织需要通力配合,形成教育机制,坚持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警示教育,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积极向上、遵规守纪的氛围,增强教育效果。
在对象上,一体推进“三不”要注重抓住“关键少数”与管住“绝大多数”相统一。“关键少数”是党的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落实者,对广大普通党员干部具有很强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关键少数”管住“绝大多数”,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员队伍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一体推进“三不”的实践中,要注重从三方面着力。一是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关键少数”要首先做到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同时要发挥“头雁效应”,以实际行动带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由“一人抓”变成“众人抓”,从而达到管住“绝大多数”的整体效果。二是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领导作用。“关键少数”要承担起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制度执行的重任,通过制度这一硬约束,让“绝大多数”都能按规矩办事,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三是要加强“关键少数”的能力建设。建立新任职干部岗位培训制度,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使政治能力与其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定期开展“关键少数”的“一岗双责”专题研讨,强化管党治党意识和能力,严格落实“管业务就要管队伍,管队伍就要管思想”的责任要求;加强日常监督紧盯“关键少数”,让他们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如对 “关键少数”可制定定期述职述责述廉述作风制度,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监督评议。
在落实上,一体推进“三不”要注重建章立制与落地见效同步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必须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贯彻执行。制度执行越有力,治理能力才能越有效,否则制度就成了“橡皮筋”“稻草人”,反腐败斗争也成了“纸上谈兵”。在一体推进“三不”的实践中,要注重从三方面着力。一是要科学制定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对于空白缺位的制度要抓紧建立,不全面的尽快完善,成熟经验及时推广,实现权责法定、权力配置有章可依。要健全完善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权力制约。要坚持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二是要强化制度执行,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要教育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制度意识,坚定制度自信,坚决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绝不允许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坚决依规依纪问责。三是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做到监督有力。要紧盯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要推进纪律监督、巡视监督、职能监督统筹衔接,发挥好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要做到监督全过程、全链条、全覆盖,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动态的制度完善体系。
在措施上,一体推进“三不”要注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与夯实基层组织相结合。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基层组织就会充满生机活力,就能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腐败问题就会丧失生存的空间。衡量一个地方或一个组织政治生态的好坏,选人用人是重要风向标。在一体推进“三不”的实践中,要注重从三方面着力。一是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督促党组织抓好选人用人这个根本,严守好干部标准,让埋头苦干、实干、能干的干部得到重用,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质量,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各级纪检组织要建好用好廉政档案这一利器,坚决守住选人用人最后一道关口。二是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督促各级党组织突出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功能;以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为抓手,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提高有效性为目的,积极推动党支部活动方式创新,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引导党员增强党员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如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要用好主题党日活动这一载体,实地开展面对面的廉政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要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激励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学习宣传活动;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深入挖掘身边人的先进事迹。三是要建立上下联动机制。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制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见,着眼基层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瓶颈短板,定期研究讨论、制定方案、抓好落实。上级纪检组织要加强对下级纪检组织的领导,强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上借下力、下借上势,提高精准发现问题能力,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监督网络,不断强化震慑作用。要逐步建立知责明责、履责尽责、考责问责的完整责任链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让评优表彰发挥贯通上下的指挥棒作用。
 
 
长乐一中政治理论学习材料(3)(2022.3.7)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权威解读
                                                                                                 时间:2021-01-11   来源:新华社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公开发布之际,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就《条例》修订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条例》修订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答:2015年,党中央出台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这是关于统战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为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组织保障、法治保障。这次修订《条例》,是加强统一战线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中央一系列最新精神,对于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高度重视《条例》修订工作。按照党中央要求,2019年中央统战部着手开展《条例》修订工作。我们系统学习领会党中央最新精神,围绕《条例》修订分别赴20个省区市进行调研,汇总整理有关方面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形成初稿后,广泛征求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统战部等部门和单位的意见,之后座谈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以及部分省级党委统战部部长的意见。经党中央批准,2020年12月21日正式印发《条例》。
在《条例》修订工作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总结新经验新做法,着眼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就有关政策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内容做到必要、稳慎、准确。
《条例》是统一战线领域的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修订和实施,对于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问:请介绍一下修订后的《条例》在明确新时代统战工作总体要求方面作了哪些新规定?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科学回答了统一战线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迫切需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新经验和好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为统一战线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引领和行动指南。
这次修订的《条例》明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写入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对于统一战线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明确将服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任务,系统总结并首次在党内法规中明确统战工作的原则。修订后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为新时代统战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
问:请介绍一下修订后的《条例》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统一战线最鲜明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在新时代,必须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统一战线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这次《条例》修订的突出特点是通篇贯穿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首要原则,明确了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就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作出专门规定。明确地方党委对本地区统一战线工作负主体责任,并强调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本部门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新增“统战部门自身建设”一章,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等方面对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要求,确保统战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些规定,强化了党在同心圆中居于圆心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巩固统一战线“众星拱月”的良好局面。
问:请介绍一下《条例》对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作了哪些修订?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对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根据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统战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条例》对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有关规定和具体表述作了完善。比如,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无党派人士是政治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参加政党协商。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强调要加强思想引导、支持发挥作用,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领导。在民族工作中,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宗教工作中,强调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中,强调要全面贯彻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在港澳台统战工作中,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广泛团结台湾同胞,发展壮大爱国统一力量,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不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同时,增加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一战线工作”一章,强调要坚持信任尊重、团结引导、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思路,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了“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侨务工作”一章,强调要致力于维护和促进中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合作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问:《条例》对规范统一战线工作职责、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有哪些新规定?
答:统一战线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必须全党重视,大家共同来做。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精神,结合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形势任务的新变化新要求,《条例》对地方党委统一战线工作职责、各级党委统战部职责、统战干部配备等作了修订和完善。
《条例》规定了党委的主要职责,强调地方党委对本地区统一战线工作负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地方党委在贯彻落实党中央以及上级党委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指导和督促检查下级党组织做好统战工作、加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健全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等方面的职责,并对其他具体职责作了调整和完善。《条例》还规定了其他部门、单位的党组(党委)参照党委职责履行相应统一战线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以及各级党的机关工委依照授权,加强对党和国家机关统一战线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的职责。
统战部是党委主管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党委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参谋机构、组织协调机构、具体执行机构、督促检查机构。《条例》对各级统战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归纳、梳理和完善,使统战部门的职责任务更加全面、清晰。
《条例》除规定党中央以及地方党委设置统战部,根据近年来基层统战工作任务明显增多、职责明显加强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乡(镇、街道)党组织应当有人员负责统一战线工作,其中统一战线工作任务重的明确专人负责”,规定“统一战线工作任务重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党委设置统一战线工作机构,其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党委应当明确相应机构负责统一战线工作”。此外,《条例》对统战工作任务重的其他单位也作出兜底性规定,要求 “明确相关机构负责统一战线工作”。
问:请谈谈如何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
答: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中央在印发《条例》的通知中,对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条例》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统战意识,确保《条例》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一要扎实抓好学习培训和宣讲解读,把《条例》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内容,运用各类宣传载体特别是新媒体平台加大《条例》宣传解读,使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掌握《条例》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切实把《条例》作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总规范和总遵循。二要细化实化工作举措,对于《条例》规定的原则性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细化实化方案;对于一些具体规定,尤其是硬性规定,必须明确责任、确保落实。三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逐条逐项对照《条例》规定,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推动解决长期制约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一战线工作开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推动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四要切实强化督促检查,严格按照《条例》对监督检查和问责等作出的专门规定,把《条例》执行情况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纳入监督执纪问责和巡视巡察范围,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坚决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021-2022第二学期行政业务理论学习材料(三)2022.3.7

江苏海安中学:探寻轻负优质的县中高质量发展之路

                                                                                                                     吕 建 董裕华 中小学管理 2022-02-18  
导读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着力处理好学校自身发展与生源质量、教师责任情怀与精准调控、学生因材施教与自主内驱、教学减负增效与立德树人四大关系,优化了学校办学品质,形成了县中轻负高质的发展样态。 
县域普通高中(以下简称“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顶梁柱、排头兵,办好县中事关全局,对促进带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江苏省南通市的一所典型县中,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海安中学”)十多年来不仅高考高分群体、竞赛成绩全省领先,在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也得到广泛认可,成为江苏省首批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坚持成在课堂、功在课外,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优化办学品质,最大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
学校自身发展与生源质量良性循环
生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在南通市区域招生政策的有力保障下,海安中学的生源质量与学校自身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一是学校办学业绩让生源不愿外流。学生选择学校的主动权在家长手上,家长对教学质量的理解又比较感性,喜欢“以数据说话”,马太效应、从众心理非常明显。这些年,海安中学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各界普遍赞誉,学生舒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不仅是高中,海安县的小学、初中也都没有一个学生因为择校而离开海安,不少在外地工作的海安人还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回老家读书。
二是区域文化让教师安心从教。海安民风淳朴,尊师重教,每个家庭都有亲朋好友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又成为在校学生潜心学业的榜样力量。近年来,海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好教师留住了,民心安稳了,客观上也遏制了生源的外流。上海教育新闻网曾以“当教师成为城市的骄傲”为题对海安中学进行过专题报道。
三是地市“属地招生”政策让学校潜心办学。南通市历年的《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意见》都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自定普通高中的填报批次”“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区域招生。市内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必须到招生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市外民办普通高中到我市招生必须提前将招生计划报南通市教育局备案,并纳入全市招生计划,以保证良好的招生秩序。”这里的不跨区域,是指所有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围都限定为所在县(市、区)。南通这种“以县为主”的普通高中招生体制,使得每个县区的“地盘”自己做主,学校之间和谐融洽,减少了争抢生源和师资的矛盾,提升了学校的办学信心和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促进了整个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整个南通没有出现过“一所学校挺出来,一批学校倒下去”的现象。
当所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达到较高水准,老百姓不再为择校愁眉苦脸、绞尽脑汁的时候,好生源、好师资自然“安土重迁”,学校自身发展与生源质量良性循环,由此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均衡。
教师责任情怀与精准调控相得益彰
提升县中办学质量,需要建设一支有情怀、有担当、有方法、有行动的教师队伍。
1. 葆有情怀,以高素质教师成就学生成长
教师的情怀和担当是优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条件。有情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有情怀的学生。海安中学曾进行“到底是学生成就教师,还是教师成就学生”的专题讨论,老师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教师心中装着学生是教学相长的前提,师生相互成就只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成就学生上;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评价教师重点看他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多少有用人才,看他能否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真心追捧与爱戴。大家认识到,只要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发热发光。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体现责任情怀?为了让学生跳出题海,教师自觉跳进题海;为了使学生少用1分钟,教师主动多用10分钟,这就是教育情怀的生动体现。海安中学多名常年任教高三的教师,经过层层选拔,本应代表南通参加省里的比赛,只因时间冲突,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放弃。在他们看来,学生的高三只有一次,学生的成长进步比自己的个人发展更重要,也更有价值。
2. 坚持“四精”,以高效益教学保障质量提升
正是葆有这样的教育情怀,海安中学的教师一直坚持把“四精”做到位。
其一,精打细算。海安中学的“集体备课”既强调对学情深度研究,对教学内容深入探讨,对教学方法深刻思考,又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我们引导教师通过相互听课和反思总结,查漏补缺、对症下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校还以评促教,积极发挥评价对诊断和改善教学的导向作用,实现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双提升。
其二,精挑细选。海安中学注意挖掘教学素材的生长、扩展和联通功能。如我们认为题不在多而在精,真正好的题目,是有思想、有灵魂的题目,是可以“借题发挥”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多层次、广视角、全方位地认识和研究,可以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以一当十,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探索、思维能力,为减负增效提供有力抓手。
其三,精耕细作。海安中学通过对课堂和作业生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直观化,复杂学情可视化,为教学提供客观、便捷的依据,减轻教师作业批阅和综合评价处理的负担;也便于及时发现教学盲区和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改进教学提供精准的、全维度的个性化方案,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四,精益求精。海安中学坚持“三个不教”:学生已经学会的不教,自学也能学会的不教,教了还不会的不教。学校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准确把握学习起点,灵活取舍教学内容,努力切合教学实际;自主选择教学方法,突出精讲精练,突出学科素养和能力提升。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优质教学没有统一模式,也没有最好模式,只有更适合的方式。同样的减负策略,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群体,成效未必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为此,我们鼓励教师在掌握教育教学通性通法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有个性特色的路径与方法。真正好的教学,一定是适合、适度和适当的。
学生因材施教与自主内驱有机融合
我们深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方面,学校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积极为学生成长提供舞台、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选择和尝试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注重学生内驱力的激发,让学生主动发现适合自己的教育。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即学生全体与个体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学生自主规划与教师跟踪指导相结合,学生主动发展与学校智力支持相结合,让每个孩子的自控力和主动性“两颗种子”都能饱满、和谐、平衡地生长。
1. 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海安中学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一方面强化对学生人生规划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另一方面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学会选择是优质教学不可或缺的基础。我们指导基础好的学生主动舍弃那些已经掌握的、内容重复的题目,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的薄弱环节上,放在“跳一跳够得着”和有典型意义、能够扩展的问题上;基础差的学生更要懂得“基础夯实了,难题才能有所为”的道理,不要盲目在那些不重要的、自己能力达不到的题目上倾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海安中学的学生都没有满足于“学会”,而是形成了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的螺旋上升、良性循环的路径。
学生的“学”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弄清五个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教材的核心与关键在哪里,三是学生的困难在哪里,四是结论如何通过过程转化,五是怎么教。课堂教学中,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得到什么,这是教学目标;二是用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这是教学方法;三是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这是教学效果。我们提出,课堂教学首先要追求“有效”,有效是前提,高效是目标。有效教学可以体现为三个90%:一是本节课90%以上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二是本节课所学内容90%以上能被学生掌握;有了每节课的两个90%,就能保证高考时90%以上学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当然,这三个90%只是评价一节课教学质量的部分指标,评价一节课的好坏,除教学效果外还应有其他指标,但拥有好的教学效果是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2. 自我规划,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
海安中学推行选课走班的探索实践已有8个年头。学校在高一第二学期每周安排13课时用于选课走班,占总课时的32.5%。选课走班不仅让学生有得“选”,更重要的是有得“试”。通过尝试、调整,甚至多次尝试、调整,学生经历了对所学课程从感性认识、理性比较到慎重选择的过程,在发现自己最佳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减轻了不必要的负担。
与此同时,我们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为高校招生服务,更应侧重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提出了“去功利化的综合素质评价”的观念,将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冠名为“学生成长记录”,突出“观察、记录、分析”的功能,让学生及时记下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经历。学生既能纵向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分析自己的进步所在,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又能横向分析比较与别人的差别,找出自己的薄弱与不足。纵横驱力引领甚至“倒逼”学生主动规划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更客观,定位更准确,方向更明确,行动更自觉。
四教学减负增效与立德树人齐头并进
海安中学一直坚持轻负高质的教学主张,我们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对学生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探索一条切合学校实际的轻负高质办学之路。
1. “双减”与“增效”双管齐下
“双减”与“增效”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减负不等于少学习、不学习,减负减的应该是过重、单一、单调、被动的知识学习的负担,是对素养提升没有帮助的负担,减下来的时间和空间应还给学生成长所需要的个性化学习。我们认为,负担的轻重因人而异,只要学生想学、好学、乐学,只要有利于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都不应视为负担,还应当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增效的“效”不仅是教学效率,不能满足于“学习负担小而考试分数好”,还应考虑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关注对学生后续发展、终身发展的价值。减负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减负增效的“效”更多的应当指向立德树人。
“高质”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单位时间内教与学的效率高;二是师生关系融洽,教育教学效果好,学生发展状况好。为此,学校要求每个教师对“培养什么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弄清负担和成效哪些必须去除,哪些必须保留,哪些必须增加,将立德树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通过减轻课业负担,用节省的时间和精力找回长期“失去的人”,这是学校和每个教师的责任。
2. 文化学习与素养提升并行不悖
海安中学从创校以来,就积极探索文化学习与素养提升并行不悖的教育方法。实践表明,只要调控得当,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会影响文化成绩;也只有学生学业成绩不掉队,家长才会支持和配合,社会的质疑才会少。海安中学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要参加军训、农场劳动周、运动会、科技节、体育节、话剧节、专场音乐会、新春联欢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不少学生把曾经扔掉的业余爱好又重新“捡回来”。江苏省教育厅有关领导曾评价,“海安中学的高考成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副产品”,而海安中学的底气就来自各项工作的协同、稳步、优质推进。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海安中学周边几公里内没有一个培训机构,没有一个学生去课外辅导机构补课,没有一个老师去家教机构上课,没有一个老师带学生做家教,没有一个老师上课不讲下课讲。这“五个没有”,既是减负的具体行动,也是减负的制胜法宝。
提升县中办学水平,仅仅靠学校自身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但没有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努力更是举步维艰。海安中学的实践表明,学校把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做好了,腰板就能挺起来,话语权也重了,对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力随之增大,对提高办学水平、改善教育生态也更有利。
路,在脚下;功,在课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长乐一中行政班子学习材料(2)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